真正的功夫修炼,不仅需要外在的努力,更需要内在的领悟。只有将“求”与“悟”结合起来,才能达到功夫的至臻境界。无论是学习、工作还是生活,在勤奋努力的同时,更要注重内心的觉醒和领悟!
天下武功
太极拳 招熟而懂劲·行拳若流水
以武学打开世界·智者不匹夫 武者无懦夫
太极运气功,能够有效促进体内气息的顺畅运行。习练者既可以把它与太极拳搭配练习,也能够单独开展锻炼。这套功法的动作简洁且连贯,于动态之中蕴含着宁静之感。因其在练习时需意守涌泉穴,故而每个姿势都极为注重气息下沉这一要点。对于高血压、肺气肿、肺心病、神经衰弱等病症,太极运气功都具备颇为良好的辅助疗效。该功法总共包含十个招式,具体动作如下。
一、无极桩步
习练者双脚平行站立,两脚间距与肩同宽,脚尖微微向内扣。膝盖微屈,身体重心主要落在脚跟上。与此同时,要做到收胯、含胸拔背、沉肩垂肘。双手自然下垂,腋窝保持空虚,切勿夹紧。头部端正,下颌微微内收。双眼微闭,舌尖轻抵上腭。
习练者需排除杂念,使全身放松,采用鼻吸鼻呼的方式,将意念聚焦于丹田。在放松且入静的基础上,逐步加深呼吸。吸气时收腹,呼气时有意识地缓缓鼓腹,并把气息从丹田经大腿内侧送至涌泉穴。此后,每次呼吸都要有从丹田吸气、从涌泉呼气的意念。务必让全身感到轻松惬意,呼吸做到深、匀、细、长,切忌用力过猛、动作僵硬。
二、雏燕展翅
起始于无极桩步姿势,先由右足跟、右脚掌发力,接着左脚掌、左脚跟轻轻用力,带动全身自左至右沿逆时针方向,轻柔地做圆形摆动九次。随后,将重心从脚跟转移至涌泉穴后站稳,身体微微前倾。习练者在意念中让双手手指仿若与涌泉穴相连,同时将双手手心翻转向后,贴于两侧臀部。
随即,双手从后外方呈圆弧状向前抬起,抬至胸前时,双手十指相对,手心向下。
在两臂前举过程中,要含胸收腹,缓缓吸气,吸满后稍作停顿。接着屈肘,双手徐徐向下按压至丹田,同时边按压边鼓腹呼气,将气息沉于丹田,并用意将气息引至涌泉穴。然后,双手分开至大腿两侧,恢复到无极桩步姿势。
三、饿虎扑食
从无极桩步姿势起,两臂转动使手心向后,随即垂腕上提,手心向下,提至与肩平齐。沉肩垂肘,坐腕后向前方推出。
做这些动作时吸气,吸足后稍停。紧接着含胸、收胯,双手放平,手心向下,划弧形屈肘收回至胸前,并依照前文图3的姿势动作,恢复到无极桩步姿势。
四、锦狮戏球
由无极桩步姿势开始,双手从大腿两侧同时向前抬起,直至与肩平齐,双手手心相对并拢。顺势屈肘,双手从前往后划圈,转为手背相对,十指向前,直臂向前伸展。
接着转动手腕,使手心向下,并按照图3的动作收回,恢复至初始姿势。此节动作可进行两次呼吸。
五、大圣拔棍
起始于无极桩步姿势,双手旋转使掌心向外,向前伸展,经胯前至下腹部前合拢,双手手背相对。
再缓缓上提,分开至两肩之前,沉肩、垂肘,手指下垂。做这些动作时吸气,吸足后稍作停顿。随即坐腕舒指,手心向前推出。
然后再依照图3的动作收回,恢复到原来姿势。
六、黑熊反背
从无极桩步姿势开始,两臂向前平举,手心相对,抬至与肩平齐时,顺势屈肘翻掌,使手心向后,并搭放在双肩上。
做这些动作时吸气,吸满后稍停。两臂抬肘旋腕,转掌心向外,十指向下,然后经两侧胸肋旁向下插至臀部,
此时呼气,并用意将气息引至脚跟。接下来,衔接雏燕展翅式的动作,并恢复到无极桩步姿势。
七、猕猴献桃
起始于无极桩步姿势,双手平举至与肩平齐,双腿屈膝下蹲(下蹲高度可依个人体力而定)。同时,两臂向外划弧,边划圈边将手心转为向上,合拢成好似捧物的状态。
做这些动作时吸气,吸足后稍停。双腿慢慢伸直,双手收回至胸前后分开,并转腕使手心向下、向外,同时呈弧形向前平伸。然后按照图3的动作恢复到原来姿势。
八、天马腾空
从无极桩步姿势开始,右脚站稳,左脚向前跨出一步踏实,形成左弓步。与此同时,双手徐徐向前伸展,高度与两乳平齐,手心相对,双手相距约七寸。双手从前往后按顺时针方向划圈,即双手自上而下向内回收时吸气,前脚用力向后撑,后脚屈膝收胯。双手自下而上向外推时,后脚用力,前腿屈膝呼气。
连续做九次后,换成右弓步,再做九次。然后按照图3的动作恢复到原来姿势。
九、白猫洗脸
起始于无极桩步姿势,微微屈膝下蹲,将全身重心移至右足,收胯、转腰,使上身微微向右。同时,左手随腰部的拧转,从下经右侧腹部、胸前向上提,划圈,高度与额头平齐,手心向内。接着,左脚踏实,转腰微微向左,右手顺势从下经左腹部、胸前向上提,划圈。同时,左手转腕,手心向下,经左胸前向下按压至右胯旁。
如此,左右两手交替上下划弧圈各九次后,仍恢复到无极桩步姿势。两手划圈时都要沉肩垂肘。手臂上提时吸气,下按时呼气。
十、揉腹归元
从无极桩步姿势开始,左手先按于丹田处,右手覆盖在左手手背上,双手一同轻轻用力,按顺时针方向按揉丹田。按揉时,从大圈至小圈各做18次,呼吸9次,每次呼气时用意将气息引至涌泉。按揉至最后,圈子近乎消失,此为收功。
以上十个招式,习练者可每式各练一遍,依次练完后收功;也可依据自身的体力状况和练功时间的长短,挑选其中几个招式进行练习。若与太极拳配合锻炼,可在练拳前开展这套功法的练习。呼吸要与外形动作紧密配合,仔细体悟吸、停、呼、闭这四字要诀。以第二式为例,两臂上举至胸前时吸气,需收腹扩胸,吸满后稍作停顿。当转手向下按压时,要鼓腹呼气。待双手按至丹田处时,要再提肛吊肚,收臀收腹,使骨盆有向前凸出、向上提起之感,然后再鼓腹,这便是“闭”,也是将气息引导下沉至涌泉的关键动作。但初练时切不可强行用力,要先以意念引导,长久练习后,体内气息自然会产生,气息也能下沉。进而,涌泉的气息会从脚跟向上引至腰背,再翻至两臂,达到上下相随、气息运行自如的效果。若急于求成,气息反而会凝滞,无法顺畅运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