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北仁爱医养老服务集团

一举两得!研究发现:做好8件事,既护心,又降低癌症风险!

2025-04-15
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是备受大家关注的两大疾病。若能做好8件事,既能守护心血管健康,又能降低癌症风险,岂不是一举两得?最近一项研究就给出了建议。
 

做好8件事,

既护心血管,又降低癌症风险

要想心血管更健康,生活中应该关注哪些事情呢?美国心脏协会曾提出一套心血管健康指南,称之为“生活必需的8项指标(LE8)”,即:

四个行为指标:定期运动、健康饮食、不吸烟、健康睡眠,
四个生理指标:健康体重、胆固醇、血糖和血压。
2025年,北京大学人民医院、开滦总医院的研究人员在《科学报告》刊发的一项研究发现,遵循“生活必需的8项指标(LE8)”,也有助于降低多种癌症风险。
包括整体癌症、肺癌、乳腺癌、结直肠癌和肝癌风险等。尤其在炎症水平较高的人群中,保护作用更为显著。①②

远离癌症又护心,8件事这样做!

1.运动:一定要每周要有

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”的锻炼方式对于防癌、抗癌的意义不大。只有坚持长期运动,才能够真正起到提高身体免疫力、改善体质、防癌抗癌的效果。
运动也是“抗癌处方”。对于癌症患者来说,应遵医嘱从散步开始逐渐增加运动量。2019年《运动与健康科学》刊发的一项研究指出,通过对26种疾病的运动干预证实,运动可对疾病的预防和康复发挥积极作用,癌症也在其中。③④
对于普通人来说,世界卫生组织建议,成人最好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,或75分钟的高强度身体活动。
2.饮食:试一试抗炎饮食
《抗炎饮食预防肿瘤的专家共识》从抗炎饮食角度和我国居民膳食特点,提出了饮食策略。
(1)主食——多吃全谷物
糙米、燕麦、荞麦、黑米、玉米、大麦、薏米等全谷物具有抗炎效应并有利于维持稳定血糖水平。
(2)油脂——多选不饱和脂肪
三文鱼、金枪鱼等鱼类,核桃、杏仁等坚果,橄榄油、菜籽油等都富含不饱和脂肪,有利于身体形成抗炎内环境。
(3)肉类——多吃优质蛋白质
鱼类、家禽、鸡蛋、少量瘦肉、低脂乳制品、大豆食品、坚果等,尽量少食用加工肉类。
(4)果蔬——多吃新鲜的果蔬
抗炎饮食中蔬菜和水果应占总食物重量的2/3。水果和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,具有较好的抗炎活性。
(5)喝茶——日常适当喝点茶
绿/红茶具有抗炎生物活性,可依据个人健康状况和习惯,适量饮用。绿/红茶中可分离出没食子酸、儿茶酸、黄酮、多酚等成分,其对多种肿瘤有明确的预防效果。
3. 吸烟:早点戒烟早受益
浙江省肿瘤医院头颈放疗科副主任医师叶智敏2023年在该院公众号曾提醒,戒烟这件事,越早越好,因为吸烟对身体的影响有持续性,流行病学统计研究表明,吸烟人群在戒烟10年后,患癌风险才能降低到平均水平。
4. 睡眠:最好睡够7小时
2023年《癌症》刊发的一项1.4万余人的研究发现,睡眠时间短与癌症风险升高有关。其中,和夜间睡眠时间为6-8小时的参与者相比,夜间睡眠时间小于6小时的人患癌风险升高41%。
一般建议成人每日平均睡眠7-8小时‌为宜。根据个人情况,以第二天起床不感到疲乏为宜。
5.体重:腰围一定别超标
肥胖会增加多种疾病风险,包括癌症。2021年《BMC医学》 杂志上刊发的一项涉及350万人的研究发现:“腰粗肚子大”的人患癌风险高,而且腰围越粗,患癌风险就越大。
建议普通人身体质量指数(BMI)控制在18.5~23.9千克/平方米。60岁及以上老年人理想BMI范围为20~26.9千克/平方米;80岁以上高龄老人推荐BMI范围为22~26.9千克/平方米。(注:身体质量指数=体重÷身高的平方)
6.“坏”胆固醇别超3.4毫摩尔/升
管理好“坏胆固醇”(LDL-C)对于血管健康非常重要,据《中国血脂管理指南(2023年)》,不同人群标准不同,比如,普通健康者“坏胆固醇”只要不超3.4毫摩尔/升就可以;而4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属于高危人群,建议“坏胆固醇”要在2.6毫摩尔/升以下。
降低“坏”胆固醇的建议:
(1)控制体重,适量多吃果蔬和全麦食物、坚果等。
(2)戒烟限酒。
(3)每周至少5天,每天至少30分钟中高强度的运动。
7.餐后血糖别超7.8毫摩尔/升
根据《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(2024 版)》,正常血糖值为:空腹血糖<6.1毫摩尔/升,同时餐后2小时血糖<7.8毫摩尔/升。
维持血糖正常的建议:
(1)适量多吃蔬菜和全麦食物。
(2)适量减少糖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。
(3)每周至少5天,每天至少30分钟中高强度的运动。
8.血压别超120/80毫米汞柱
据《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(2024年修订版)》,我国成年人血压值的正常范围为:收缩压<120毫米汞柱,舒张压<80毫米汞柱。
维持血压正常的建议:
(1)低钠高钾饮食,每天食盐摄入量<5克。
(2)积极锻炼,控制体重。
(3)不吸烟,不饮或限制饮酒。
(4)减轻压力,保证睡眠。

文章来源:健康时报

上一篇:预计到2050年长寿经济将突破250万亿

下一篇:最后一页